明報 <唔使睇醫生> 訪問容穎欣醫生
不少家長前來訴苦,說孩子的學習進度未如理想。家長十分勞氣,小孩又不高興;大家處於膠著狀態。我經常見到一些小朋友們,忙碌非常;除了要兼顧艱深的課程,也要參與課外活動。
今個星期《唔使睇醫生》請來兒科專科楊穎欣醫生,探討小孩子的學習問題。
不少家長覺得他們的小朋友經常「跳跳紮」、「坐唔定」、「無法專心上課」,懷疑孩子患上「專注力不足 / 過度活躍症」(ADHD)。 楊醫生說,小朋友活潑、活躍,實屬正常;家長毋需過份擔心。
是否到了一個病態,家長需要留意小朋友的情緒和行為。一般來說,小朋友讀到 K2,開始正式接觸書本文字,才能判別是否 ADHD。例如:上課的時候,小朋友根本無法專注;日常或校園生活,小朋友的性格十分衝動;對於家長或老師的指令,小朋友總是聽漏部分內容而無法完成等。我們鼓勵家長和老師溝通;許多時候,老師或會發覺小朋友出現異樣,建議接受評估。
一旦確診 ADHD,治療可以為 2 大類:(1)行為認知訓練和(2)藥物。藥物效果對於 4 至 6 歲的小朋友並不理想,一般 ADHD 幼童主要接受行為認知治療。6 歲以後,醫生就會考慮用藥。藥物效果顯著,不過具有一定的副作用。小朋友的胃口或會變差。醫生和家長需要配合,作出適當安排。
其實除了 ADHD,小朋友的學習障礙可以很多,生理問題包括:視力問題、聽覺問題、廣泛性的智力問題、讀寫障礙、腦癇......... 家長亦不要忽略,睡眠對於小朋友來說,非常重要。
楊醫生指出,小朋友在晚上 11、12 時才上床睡覺,翌日不願起床。不夠精神,上課自然沒有心機。學習出現問題,難以汲取知識。一旦成績不如理想,家長又吵又鬧,小朋友的壓力又會增加。因此,家長應該正視和改善小朋友睡眠不足的情況。
最後一提,「讀寫障礙」十分普遍。它會令到小朋友出現學習困難。如果發現小朋友總是出現讀書(如:小朋友不能夠依字讀出課本)或者寫字問題(如:中文部首或英文字母上下左右亂轉),宜尋求專業協助。
(資料來源:明報 健康版《唔使睇醫生》;02-07-2018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