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報 <唔使睇醫生> 訪問麥永接醫生

以往,常會聽到人說「神經衰弱」;徵狀可能包括:疲累、難以集中精神、擔憂、緊張等。在醫學角度,究竟什麼是「神經衰弱」呢?

今集「唔使睇醫生」請來精神科專科麥永接醫生,探討「神經衰弱」問題。

麥醫生說,根據英國「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」診斷準則,「神經衰弱」是指一個人的身心持續疲累,無法放鬆,出現肌肉繃緊、失眠、頭痛、脾氣暴躁等問題。加上這些問題在休息或紓緩過後並無好轉,仍然持續。

其實,「神經衰弱」這個詞語已經漸被淘汰。它被分類更加仔細的情緒疾病取代。麥醫生補充,美國最新的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」已經刪除這個病症。醫生是會按照病人的徵狀和情況,評估診斷,對症下藥。



究竟出現焦慮(緊張、驚恐)、抑鬱(不開心、思想負面、精神不振)等徵狀,要去看醫生嗎?

如果以上徵狀維持數天,或者隨著處理壓力之後消失,未必需要看醫生。不過,如果徵狀持續(超過兩個星期),影響日常生活,造成困擾,必需盡早求診。

預防情緒疾病,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模式(包括:做好時間管理、適量運動、均衡飲食、充足休息等)。

如果想了解多些「神經衰弱」的資訊,可以瀏覽明報網站(按此連結)或者收看我們 Facebook Live 的對談(按此連結)。




(資料來源:明報 健康版《唔使睇醫生》;04-06-2018)

留言

熱門文章